“头脑风暴”席卷课堂!

作者:江汉生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8-06-02 人气:2384

〔摘要〕《怎样实现创新设计》这节课设计成为一堂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活动课,技术创新活动搬到一个专题学习网站的网络环境中去展开,在学生讨论环节采用头脑风暴法,从而构建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通用技术学习课堂。课堂上,学生们通过活动,既训练了创新思维又锻炼小组互助协作的能力,还体验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的共享交流与处理。

关键词:头脑风暴  创新思维

 

   《怎样实现创新设计》是地质版《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一节,本节课知识目标比较简单,但如果仅仅只是讲授,学生无法经历到创新思维的过程,更无法领悟创新思维的实质。在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时我认为,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征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而无须你讲过多的原理和理论。所以这堂课的关键就是组织好活动,让活动真正产生应有的效果。然而学生在前面章节所做的创新活动都是单打独斗,他们对自己以往的设计倾注了心血,往往满足于已有的设计,如果开展“优化设计创意大比拼”这样的课堂活动再沿袭原来的组织方式,他们可能会对创新优化设计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我考虑活动组织形式采用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介绍的头脑风暴法,并把创新活动搬到一个专题学习网站的网络环境中去展开,这样一来学生在活动中既训练了创新思维又锻炼小组互助协作的能力,还能体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的交流与处理,真可谓一举三得,就这样这节课设计成了一堂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活动课。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我考虑应当先在课堂上组织一系列有趣的创新思维训练游戏,来激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了解创新思维的特征。于是一上课,我就对同学们说“我们来做一个创新思维训练游戏,老师将说出一个词,我想请一些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起来联想出另一个词,并简要说明理由。比如大海—我想到大海上空的云(云)-我想到时云里的鹰(鹰)。我要看看哪个同学说得最捧!最有想像力!想起来试试的同学请举手……”做游戏?!同学们高兴极了,我话音未落,一个个同学跃跃欲试,我在随机指定一列同学后,命题道:“电”,第一个同学立刻站起来回答道:我想到了“风筝”,接下来其他同学的联想依次是“线—缝衣针—机器—工人—劳模……”我接着问全班的其他同学道:“你们点评一下,上述答案中哪个属于思维跳跃度比较大的?”同学们经过一番讨论争执,很快得出了比较统一的意见,第一位同学的思维跳跃度最大,“大家说得不错”我用粉笔在黑板上把第一个联想词组特别框画出来:“第一个联想词组,词与词之间的联想难度比较大,作为旁观者需要思考一下才能弄清楚它们之间是如何联想在一起的。比如电——风筝这两个词是如何联想在一起的一般人很难想到。”“我想请刚才说出这个联想词的同学起来为大家解释一下。”我鼓掌欢迎道。那位带着眼睛的女同学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说道:“由‘电’联想到‘风筝’是想到当年科学家富兰克林从事电学的研究,他做了大量实验,利用风筝证明了“电”的存在,并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这个联想很精彩。”我夸赞道:“跳跃联想是创新思维的翅膀,富兰克林之所以能由实验室中的电流联想到天空中的雷电,突破当时人们的传统观念,大胆地预测两者是相同的,靠的就是天才的跳跃联想。”点拨完后,几个脑筋急转弯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笑声、掌声,在这五分钟游戏时间里同学们把自己的创新思维预热到最佳状态,我暗自欣喜,看来“风暴”要来了。                                                                                          

接下来我对同学们说:“大家还记得头脑风暴法的五条原则吗?自由畅想、延迟批判、以量求质、综合改善、限时限人!现在大家就按平时头脑风暴法的分组对学习网站上的七个作品类别再来一次进行优化设计创意大比拼!”一说完,小组长们立即行动起来,安排记录人,领取记录表,说明规则,安排发言顺序,按照专题学习网站上的活动步骤有条不紊地展开活动。在将近20分钟的课堂活动讨论时间里,各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句,大家都拉开了架势,讨论相当激烈,整个课堂气氛开始沸腾起来,发言声一浪盖过一浪,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教室里真正刮起了头脑风暴

20分钟后我请各组组长起来展示自己组内同学讨论成果。第五小组组长官敏政同学自告奋勇,第一个起来说明他们的充气棋盘创新设计,他们小组把充气棋盘设计成了一个融棋盘、桌布、充气座垫、茶盘、照明灯、音乐盒……为一体的多功能用品。同学们设计并不是简单功能的附加,他们的发言从发现问题、方案设想到市场分析、选用的材料等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表述有条理,表现出了高中生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我暗暗高兴并为他们表现出的创新能力所折服。在接下来其他小组对他们的设计提问环节中,在问及能否让充气棋盘既象枕头那样柔软,又可以实现触摸屏的功能时,班上的几位同学与第五小组同学对设计产生了分岐,他们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时我心想这个问题上会发生争论说明同学们已经意识到了设计时材料选用及设计方案的重要性,于是我抓准时机建议学生能不能用我们前面两节课刚学过的设计分析与方案构思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同学们若有所思后翻阅前两节课有关内容,有同学说“我们的设计应注意新材料的优势,在合理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抓紧补充道说得很好,大家是否了解我们所使用的键盘现在已经做得可以象毛巾一样的柔软,所以设计的产品我们应该尽量打破原来的思维框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样一来几节课的内容就联系到一起了,整个教室里再一次充满了一阵一阵的掌声和叫好声,头脑风暴从小组扩散到了全班,“风暴”越刮越猛烈了!

一转眼下课铃响了,一节课下来有好多想法还没来得及说,同学们显得意犹未尽,我最后总结道:太精彩了,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产生了这么多奇妙的设想,真是让人感到惊讶!同学们通过小组“头脑风暴”活动进而延伸到全班的“头脑风暴”活动,不是简单起到集中多人智慧的作用,还有一个在自由畅想的氛围,大家相互影响,强化信息刺激,从而促使思维者展开想像,引起思维扩散,在短期内产生大量设想。同学们在今天的创新设计中,充分展开创新思维,从原理、外观、结构这几个方面作了全面的创新体验,老师对你们的创新能力深表佩服!这时学生这对“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此时我心里也感觉无比欣慰。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大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主动协作的方式参与课堂学习,老师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及时巧妙引导学生学习的新课程理念,较好地解决了以往课堂上只出现单一的老师问学生答而缺少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协作学习的问题,这也是我在新课程改革中又一次新的尝试,下面我谈谈教学中感悟:

一、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协作学习模式的实践

网络环境中“自主协作学习”是自主和协作学习模式的有机组合。它是以学生的自主、主动的学习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完在学习任务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

1、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协作学习模式的内涵

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协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技能,与人合作交流的精神。

 

 

 

1网络环境下“自主和协作学习”教学模式

本节课网络环境下“自主和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如上图所示,这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依靠网络环境的教学优势,保证个别化教学。它保留了“传递—接受”式教学活动的进程,同时吸收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学生在协作学习过中关注的不只是某个人的贡献,而是与他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协作学习所营造的协作互助氛围中共同享受学习成果,培养了协作的意识。

2、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协作学习应注重教学辅助系统的开发

教学辅助主题教学网站就是将课堂讲授与网络相结合,利用网络课件形式给学生指明学习思路,而学生通过访问主题教学网站开展网上合作学习和网上讨论,把教师的课堂讲解和学生的自学、互学相结合,扬长避短,从而达到整体优化。其辅助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前预习、课后自主学习课程内容的环境,作为课堂教学的巩固、延伸和拓展。第二,提供给学生一个相互交流的环境,发挥网络交互的优势,弥补课堂交流的不足。第三,改变以往的单一的学习评价方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在本课中本人一共开发了三套教学辅助系统:一是通用技术学科主题教学网站。二是课堂讨论交流回收系统。三是在线评价系统,这三套教学辅助系统互相配合使用,为学生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课程资源,为课程目标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建立科学的网络环境中自主协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的评价机制是网络环境中自主协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通过开展学生网上自评与互评,在课堂上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进行学习评价能力,让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技术创新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小组岐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利用本人研发的“创新设计活动学生评价系统”,同学们以技术创新小组为单位,依据评分标准对自己及其他小组的作品予以评价。评价完毕后,系统可以依据预设的标准,自动生成名次,这时教师可再请各小组起来分别介绍他们组的经验和做法,这样做充分激发了技术创新各小组的竞争欲望,提高了学习兴趣,保证了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实施。

二、如何组织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学习

1、用好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常用的自主、探究、合作为一体的创造技法,本课中要求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针对自己以往的创新设计作品提出新的改进意见,全班以6人一组分7个小组,各个小组自由组织头脑风暴活动,小组长组织并记录本组成员提出的设想,同时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补充完善,小组每人都要对该产品提出优化意见,然后把讨论意见发表在学习网站本人开发的“交流讨论回收系统”上。我在网络环境下组织小组活动的初期,很多学生感到不适应,而且缺少合作的方法,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我就经常以46人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每组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优、良、中、差学生的搭配,每小组再推选一位组织能力比较强,信息技术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小组长要组织协调好本组的学习,并且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当然,由于各小组组长能力的差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合作意识淡薄,经常以“自我”为中主,为此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注意,经过不断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2、淡化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标在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十分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如果单纯把教育局限于认知上,即使他的知识非常广博,他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我认为新课程改革中知识目标应放在低位,更应该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这节课就是充分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潜在的求知欲通过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在课堂中,把知识和其他教学材料都当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科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围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发展来设计过程和开展过程,来获得巨大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康宁,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四种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22);

(2)         王民江等,“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3)         吴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信息与教学,2010 <9).

作者简介:

1、江汉生,邵武一中通用技术教师,南平市骨干教师,参与多个省地市级课题研究,其中2012年参与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中学德育建设的研究》成果,此课题被评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优秀研究成果。20087月,教学设计《设计“三视图” 》,荣获全省三等奖;在机械加工比赛中,作品荣获全省车工一等奖。

2、吴昊,邵武一中通用技术高级教师,教育硕士,撰写多篇论文在各类CN刊物发表。主持参与多项省地市课题研究,其中20111230被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的理论建构及心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中认定为课题核心成员。20121030成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心理教育在学校中的全面应用》总课题组特邀专家。20141028主持研究邵武市基础课题《利用微课程促进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号:swyzjykz2014-0712015年底顺利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