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促翻转

作者:黄芳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8-07-02 人气:2767

摘要: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学生不爱,老师难教的尴尬境地,微课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的灵活性、针对性,“学在课外”的可操作性,从而促成作文教学课堂的翻转,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作文教学的守正与创新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作文教学要求完成了“作文教学的守正与创新”的华丽转身。2003年由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列为必修课程“表达与交流”的课程目标,这是对高中生写作的一个更高的要求。在流畅地表达的基础上学会自我修正,正是践行了“反求诸己”的孔孟之道,而“相互切磋交流,乐于展示和评价”则是与时代接轨,应该说《新课标》(即《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要求恰恰明确了作文教学的守正与创新。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

1、课堂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和学生表达的个性化、创意化的矛盾。

每一堂作文课设定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作文训练曾在某个阶段为大多数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所认同,毕竟有的放矢不是什么坏事。可是正是我们设定的这个“的”在一定程度上会羁绊某些同学,这些同学可能对我们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不能接受,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关键是他依据自己的写法可能会写得更好,但经你课堂上这么一说,他又摇摆不定,怀疑自我。为了迎合阅卷老师的喜好,又不得不改变自己,在纠结中写下一篇文章,也许很难发挥出他本人的作文水平,这也很难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就曾经有遭遇过这样的教训。在指导学生学习构建作文结构时,我将“引、议、联、收”的作文结构作为本堂作文课的教学目标,而有一个擅长写杂文的孩子就很困惑,很别扭的写了一篇上来,自然得分不高。那么这堂作文教学课似乎就不能关注到他的个性化的表达,浪费了他的写作时间,这样的课是否具有时效性,就不得而知了。若是能在他所擅长的文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让他延续他自己的杂文之风,独辟蹊径,也未为可知。

2、作文讲评的时效性较低。

每一次作文讲评明确学生写作中的缺点以及问题就花费了我们较多的时间,因为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同,问题自然也就不同,相似性有之,差异性更甚。若不逐一点评,作文讲评似乎就不具备针对性。因为大多数人都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许多学生对于别的同学所犯的错误仅仅是当笑话听,至于自己将来是否会犯和同学类似的错误,这点他却没有细想。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属于概率问题,用孩子们的话来说作文得分得“看人品”。于是常常出现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课桌上或是昏昏欲睡,或是哈哈大笑,不明就里。

3、学生自我评改的课堂实效性较差。

在写作技巧指导,习作问题点评之后往往就只有所剩无几的课堂时间,很想让学生根据我们的指导和范文点评来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往往会因为时间短暂而匆忙评改,更谈不上相互交流和展示了。然而我们都知道好的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推敲”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更是传为佳话。可是我们似乎很少人研究怎么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更毋庸谈交流和展示的方式以及深度、广度问题了。总的来说,传统的作文教学仅仅停留在“讲——评——练”上,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自我个性化,创意化写作表达的华丽转身。

三、微课在作文教学中的跨时代意义

2008年由陈庆发博士提出的微课理论,为作文教学的守正与创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①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作文教学可以借助“微课”这一平台讲解知识要点,方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将作文的修改、展示、交流、评价放在课堂上,充分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写作风格的形成。

四、以微课促进高中作文教学的守正与创新

1、促成作文教学的针对性: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作文教学的守正与创新。因为学生写作的差异性较大,传统课堂上的集中授课,老师只能就大部分学生写作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指导评析,这样就很难照顾到另外一部分程度较好的同学。微课教学则弥补了这一缺憾,教师讲作文教学分为几个专题,例如将作文分为“开头,结尾,文采,拟题、审题”等几个专题,制作一个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挂在自己的语文工作室,让学生提前观看,反复琢磨,然后针对自己作文中的相关问题,回到课堂上质疑修改,此老师在课堂上则可以针对他们的个人写作问题进行指导。

2、促成作文教学的“学在课外”的可操作性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特别适合教师作文教学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教学时间较短,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分钟。这样的教学时长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时效性。教学视频时间短,内容精简,使得学生有兴趣观看,琢磨。只要求学生在课外较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有利于促成作文教学的“学在课外”的可操作性

3、促成作文教学的灵活性

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学生可根据自己写作中的困惑,对作文教学中“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进行自主选择,反复琢磨,从而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微课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得微课创作具有极大的草根性,趣味性。现流行于网络的一位地理老师改编《小苹果》的地理视频《大中国》就是最好的论据。由此可见这种微课教学传播形式的多样化(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灵活性,不一定是一板一眼的传到授业解惑,可以有更多的形式让学生接受新知。

4、促成作文教学课堂的翻转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②这种教学模式颠覆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演变为“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这样的课堂,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老师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与参与者,其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可以充分地自主、合作、探究,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这才是新时代培养人才的真正的目标。

写作原本就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书面表达与交流提出的目标是“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应适度提倡作文中的多向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观察、想象和表达,也应允许学生的逆向思维,从思维的创新走向表达的创新。”而这种思维的引导则是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的,必须在课堂的切磋交流中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更多的写作灵感,从而修改自己的作文,渐渐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微课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涉及的面较广,这样就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无法面面俱到的困惑。将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课外通过微课视频教学得以解决,而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提炼沉淀出最精炼的问题,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实现作文教学课堂的翻转。

笔者也试着制作了一个“议论的点化与拓展”的微视频,布置学生回去看,然后要求学生以“进与退”为话题转述华盛顿的生平资料。第二天学生将他们的作品带到班上,一上课我就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议论片段,要求达到文从字顺,字迹端正,而后要求他们同桌交换改,此时要求他们尽可能发现同学的写作亮点,接着要求他们六人一小组集体批阅,推荐佳作展示,并要求他们说出推荐理由,最后要求他们模仿佳作亮点,修改自己的语段,并要求他在小组展示修改之作,由组员评议其进步之处,最后我总结几位同学的优秀作品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点化拓展,将微课视频上的知识要点以幻灯片的形式简单梳理一下,以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这样一节课,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实践出真知”。整堂课,老师仅仅作为参与者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写作过程中的个性化差异的问题,可以尽可能较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而学生在不断地探讨合作中完成自我的修正,改进,的确能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同样是运用假设因果分析法,有的同学假设华盛顿胆小怯懦,将美国推向殖民地深渊的危害;而有的同学却假设华盛顿登上王位,让美国与民主绝缘。同样是描述华盛顿的卸任有的同学语言颇具诗意说他“华盛顿最终选择归隐山林,退下了那个辉煌的舞台,静默守望着美国的前进”;有的同学却很理性的看到当功成名就,为美国赢得独立时,却毅然选择退役去过平民生活,享受着在树下乘凉的宁静幸福”。他们在讨论修改之后还有了更精彩的总结,更精彩的语言,这里就不一一赘述。看到他们在课堂上的讨论、沉思、交流,迸发出的思想的火花,我感到微课为我们的作文教学的守正与创新带来了福音.

五、关于以“微”促翻转的思考

    《新课标》中将“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应适度提倡作文中的多向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观察、想象和表达,也应允许学生的逆向思维,从思维的创新走向表达的创新。”高中生的写作目标之一,而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仅凭传统的“一言谈”的教学模式肯定是不行的。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让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而微课将知识信息的传授让学生在家反复琢磨,课堂上更重视他们思维的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作文教学的守正与创新提供了方向性的思考。

参看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湖北教育出版社

(2)①②摘自百度百科

(3)风在云端——樟树三中付波高中语文工作室